自然界四時氣候變化對生物和人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,而且是多方面的。
(1)四時與情志
人的情緒變化是與四時變化密切相關的,所以《素問》有“四氣調神”之論。《黃帝內經直解》指出:“四氣調神者,隨著舂夏秋冬四時之氣,調肝心脾肺腎五臟之神志也!边@就明確告訴人們,調攝精神,要遵照自然界生長收藏的變化規律,才能達到陰陽的相對平衡。
(2)四時與氣血
《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指出:天溫日明,則人血津液而衛氣浮,故血易瀉,氣易行,天寒日陰,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!薄鹅`樞·五癃津液別篇》指出:“天暑腠理開故汗出……無寒則腠理閉,氣濕不行,水下留于膀胱,則為溺與氣!闭f明春復陽氣發泄,氣血易趨向于表,故皮膚松弛,疏泄多汗等;秋冬陽氣收藏,氣血易趨向于里,表現為皮膚致密少汗多溺等。
(3)四時與臟腑經絡
自然界四時陰陌與人體五臟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關系。故《內經》有“肝旺于春”,“心旺于夏”,“脾旺于長夏”、“肺旺于秋”,“腎旺于冬”之說。《素問?四時刺逆從論》又指出:“春氣在經脈,夏氣在孫絡,長夏在肌肉,秋氣在皮膚,冬氣在骨髓中!闭f明經氣運行隨季節而發生變化。所以,要根據四時變化,五行生克制化之規律,保養五臟,進行針灸保健治療。
(4)四時與發病
四時氣候有異,每一季節各有不同特點,因此除了一般疾病外,還有些季節性多發病。例如春季多溫病,秋季多瘧疾等!端貑?金匱真言論》說:“故春善病鼽衄,仲夏善病胸脅,長夏善病洞泄寒中,秋善病風瘧,冬善病痹厥。”此外,某些慢性宿疾,往往在季節變化和節氣交換時發作或增劇。例如,心肌梗塞、冠心病、氣管炎、肺氣腫等常在秋末冬初和氣候突變時發作,精神分裂癥易在春秋季發作,青光眼好發于冬季等。掌握和了解四季與疾病的關系以及疾病的流行情況,對防病保健是有一定價值的。
上篇:
下篇: